央廣網北京8月23日消息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,今年第13號臺風“天鴿”(強臺風級)已于今天12時50分前后在廣東珠海南部沿海登陸,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(45米/秒),中心最低氣壓為950百帕,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。
“天鴿”到底有多厲害,讓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臺風紅色預警?中央氣象臺臺海中心預報員錢奇峰介紹了“天鴿”的三大特點。
首先,“天鴿”名副其實,雖強度不輸其他臺風,但個頭的確較小。以十二級風圈半徑為例,“天鴿”只有40公里到50公里。這為預報員判斷它的強度變化增加了不小難度,因為個頭小,直到登陸前地面氣象站等才能觀測到“天鴿”帶來的大風。
其次,在近海區域強度快速加強。22日上午8點,“天鴿”用了快兩天的時間,剛從熱帶風暴級升級至強熱帶風暴級;22日下午3點,它很快升級到了臺風級;23日早晨7點,隨著距離我國陸地越來越近,它又升級到強臺風級。在不到24小時內的時間里,“天鴿”連跳兩級,從強熱帶風暴級到強臺風級的“變身”。
再次,預計“天鴿”登陸我國之時,正是其強度巔峰狀態。對“天鴿”來說,不管是垂直風切變條件,還是高層雙通道流出情況,近海區域環境非常有利于它發展增強。因此,在沒有地面條件增加阻力的海上,“天鴿”不斷增強,直至登陸后,在地形的影響下,它的強度才會逐漸減弱。
除了這三個特點,“天鴿”登陸的時間還很巧,恰逢農歷七月初二,趕上了天文大潮發生的時間。原本,臺風就會引發風暴潮,而當風暴潮與天文大潮兩個波峰疊加,對潮位的巨大影響可想而知,須做好高潮位的防范工作。
此外,在從廣東登陸后,“天鴿”還將繼續向偏西北方向移動,穿過廣東和廣西,掃過我國的珠三角經濟帶,直至進入云南。所到之處,“天鴿”將帶來較強風雨,并使受影響地區高溫情況有所緩解,城市內澇,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、滑坡等災害也不容忽視。